文︱陆弃
桃李面包这回彻底翻车了。广告一出,社交平台炸了锅,网友集体翻白眼。广告文案写得天花乱坠:“有人说五仁不好吃,我们认为:那是因为你还年轻,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。桃李蛋月烧,等一个有故事的人下单!”广告本意想拉近距离,结果成了“教育消费者指南”,生生把买月饼变成受生活毒打的仪式。你买个面包,结果被教育人生哲理,这算什么营销?是恶趣味还是职场创意跑偏?
这文案一出,舆论直接炸开锅。网友不干了,“买月饼为什么要遭受生活毒打?”“你这是在说教还是在卖产品?”各种吐槽铺天盖地。面对风暴,桃李面包第一时间下架广告,品牌负责人出来表态:开放式内部共创机制出事了,全是领导责任。更神操作来了:“他正在接受现实毒打。”这语气,分明是公开甩锅,让人哭笑不得。网友调侃:“竟然不是新员工背锅,而是领导自己扛责任。”但有多少人信?更多人觉得,这道歉连诚意都没有,像是打了个太极,把责任搪塞掉。
问题不仅仅在营销口味怪异。更严重的是,桃李面包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新鲜。今年7月25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抽检通告显示,桃李切片面包菌落总数不符合标准。公司事后虽在官网发致歉信,召回产品、赔偿并强调整改,但消费者信任早就受损。光靠一句“整改”就想平息信任危机?别天真。
投诉数据更扎心。西安消费者凌先生买的桃李理石面包,保质期内居然发霉变质。最后一枚才发现,包装根本遮挡霉点,他吃了还拉肚子。联系超市推诿,找厂家又被打发:“面粉绿色没问题”。这是标准操作吗?是食品安全意识还是公然忽视消费者健康?不仅西安,内蒙古消费者也发现桃李巧乐角面包里有疑似金属异物。安全问题、质量问题、售后推诿,像连锁反应一样一条接一条。
这两件事合在一起,看似营销翻车、消费者吐槽,实际上暴露了一个品牌信任系统的全面崩塌。广告挑逗消费者的痛点,用“生活毒打”包装创意,这本身就是把消费者当作情绪实验品。再加上频繁曝出的产品质量问题,品牌形象几乎被双重夹击——营销荒唐、食品不安全,消费者还能信什么?买面包,不只是买味道,更是买安心。
背后的核心问题,是管理和责任意识。开放式内部共创,本意是希望让员工参与创意,但没有明确审核机制,结果给领导和消费者都挖了坑。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管理漏洞:生产环节、储运环节、售后服务,缺一不可。公司一边搞创意营销,一边对质量控制松懈,信任就像气球,一点点被戳破。消费者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奇怪的文案,更是一个品牌在营销、质量、服务三线全面掉链子。
桃李面包的翻车,是全方位的警示。广告玩梗没问题,但别把消费者当笑料;内部创新没问题,但别把质量安全当儿戏;管理混乱没问题,但别拿领导甩锅当挡箭牌。消费者眼睛雪亮,信任一旦破裂,短期道歉无法弥补。企业的底线不是创意,是安全、尊重和责任。品牌想要长久,先把这些守住,再谈创新。否则,桃李的“翻车现场”,只会越演越烈。
七星配资-配资操盘十大技巧-股票最新配资平台-配资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