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7日,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爆料意外成为近期焦点:“在与幕僚们争论中国问题时,特朗普竟是会议室里立场最不强硬的人。”这一细节迅速引发国际关注——向来以“对华鹰派”自居的特朗普,为何突然放软身段?答案或许藏在时间表中。6月5日,中美元首通话确认访华邀请;7月11日,中美外长吉隆坡会晤为领导人会晤“营造氛围”。
与此同时,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态:原定8月12日到期的对华关税休战期“可灵活调整”。一连串信号指向一个可能性:特朗普正为访华行程全力冲刺。而且6月起,美方对华政策出现戏剧性转向:恢复哈佛中国学生签证、取消乙烷出口限制、撤销芯片设计软件禁令、开放喷气发动机合作,直至解禁高端芯片销售。这些曾被特朗普用作“贸易战弹药”的领域,如今被外媒称为“五连绿灯”,与美方对其他国家挥舞关税大棒的姿态形成刺眼反差。而中方的系列动作,也似在太平洋两岸悄然铺设红毯。
7月9日,上千名中美青少年汇聚福州“鼓岭缘”合唱周,在《友谊地久天长》的合唱歌声中,百年前美国传教士在鼓岭共饮井水的历史被重新唤醒。这场中国领导人“5年5万”倡议下规模最大的中美青少年交流活动,被《人民日报》署名“钟声”的文章赋予深意:“中美曾并肩抗击法西斯,飞虎队驼峰航线的生死救援铸就血火友谊。”此时距离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仅剩月余——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出席早已敲定。
中方铺路之举绝非偶然。从战略看,中方将“抗战共同记忆”作为破冰切口:当“钟声”文章重提“中美共建联合国”的战后秩序,实则在为特朗普提供一套超越意识形态的叙事框架——对抗法西斯的历史同盟,恰可化解当下“最大战略对手”的尴尬定位。特朗普的盘算同样直白:2026年中期选举逼近,稀土库存告急(军工储备仅剩2个月)、芯片企业集体反关税、通胀压力加剧,访华达成稀土供应协议或关税减免已成刚需。
而率商界领袖团复制中东“万亿订单”模式,更是提振支持率的速效药。英伟达CEO黄仁勋的行程成了绝佳注脚:7月10日密会特朗普,11日抵华洽谈芯片合作,被外界视为“特使传信”。铺路不等于坦途。美参议员格雷厄姆7月18日发出威胁:若中国不切断与俄贸易,将施加500%关税——这一数值堪比1930年大萧条时期的毁灭性税率。
而特朗普团队的内部分裂同样尖锐:国务卿鲁比奥因遭中方制裁,能否随行存疑;鹰派担忧对华软化会“让红线沦为可谈判的筹码”。中方则手握清晰底线。商务部对特朗普率商团访华的消息“不置可否”,但强调“实际利益兑现为先”——直指特朗普曾访华后发动贸易战的信任赤字。更关键的是台湾问题:中方要求美方明确“不支持台独”,否则访问可能搁浅。
当前特朗普访华概率已飙升至70%-80%,但成败系于两大变量:一是经济信任重建,若8月前芯片、稀土等关键领域制裁未实质性解除,关税休战沦为空谈,中方难有动力高规格接待;二是地缘政治平衡:美方若强迫中国在俄乌问题上“选边站”,甚至以500%关税施压,将直接触发反制。红毯可以铺就,但唯有跨越认知的鸿沟,才能让元首会晤从外交仪式升华为转折点。
七星配资-配资操盘十大技巧-股票最新配资平台-配资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